我国防雷装置检测市场业态的变化趋势分析
2016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国发(2016)39号),明确规范防雷检测行为,降低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准入门槛,全面开放防雷装置检测市场,允许企事业单位申请防雷检测资质,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防雷技术服务,促进防雷减灾服务市场健康发展。文件要求气象部门开放防雷检测市场,彻底改变了气象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垄断防雷检测市场的“红顶”中介行为。根据中国气象局行政审批平台显示,至2022年1月底气象部门对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行政审批达到2253项,防雷检测主体多元化,检测市场社会化已经形成。
时至今日,防雷装置检测市场业态出现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单一的防雷检测技术服务路越来越窄,综合检测企业的竞争优势越发显现,成为市场发展趋势。
防雷体制改革初期,很多人看到气象部门垄断防雷检测市场时收费标准高、成本低、市场大,纷纷成立公司,申请防雷装置检测资质。
在气象部门垄断防雷检测服务市场向市场化转变的过渡期,市场接受并延续单一检测业务的业态,有的防雷检测企业还取得丰厚的利润。到目前为此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综合检测公司越来越多,具有竞争优势。近几年很多集建筑、环保、消防、特种设备检测的综合公司申请并具备了防雷检测资质,甚至很多建设工程综合检测检验站也具备了防雷检测资质,他们在技术、设备、市场资源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同时他们进入市场也大大降低了市场竞争和招投标成本。无论是年度常规防雷检测还是建设工程防雷竣工验收检测,相对建筑、环保、消防、特种设备检测来说只是多项检测业务的一个小项目,市场需要各种项目的综合检测招标来降低成本。
二是各级政府构建新型营商环境,加大“放管服”改革的需要整合各项检测业务。为了减少建设工程竣工检测环节,降低成本,各地相继整合建设工程验收需要的的各项检测中介服务。
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档案局、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人民防空办公室、浙江省数据管理中心、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浙江省物价局、浙江省气象局等11个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建筑工程“竣工测验合一”改革的实施意见》。防雷装置检测验收作为建筑工程检测验收的组成部分也纳入到这次建筑工程“竣工测验合一”改革。
二、气象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防雷检测市场份额越来越小,逐步退出市场竞争。
一是气象部门作为雷电灾害防御主管部门,雷电防护检测资质审批与监管部门,其所属企事业单位从事防雷检测创收一直被业界质疑。
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审批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主管的社会组织及其举办的企业,不得开展与本部门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需要开展的应转企改制或与主管部门脱钩”。
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气象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退出防雷检测市场竞争有利于气象部门更好地履行防雷安全监管职能。
二是随着气象部门中央与地方双重财务体制的逐步落实,大部分地方政府不同程度落实了气象部门的防雷安全监管经费和技术服务经费,气象部门创收的动力和积极性逐步下降。
三是气象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参与防雷检测市场竞争优势日益减弱,防雷体制改革初期的资质优势、垄断时延续的市场优势已经丧失。
四是部分气象部门所属防雷检测企业不满足防雷装置检测资质需要的基本条件,不得不申请取消资质,退出防雷检测市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19年反垄断执法十大典型案例》中指出,“浙江省气象局对不符合甲级资质条件的省气象局和11个市气象局所属的防雷装置检测企业给予甲级资质许可”,加速了气象部门清理规范所属企业防雷检测资质,据了解,江西省气象部门仅保留了3家所属企业的雷电防护检测资质。
三、防雷装置检测市场由单一的行政监管向行政监管与企业自律相结合的格局基本形成。
防雷体制改革7年来,防雷检测市场监管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防雷检测企业行为有法可依、有技术标准可遵循。更重要的是防雷检测企业依法依规开展技术服务的意识逐步提高,防雷体制改革初期资质挂靠、超资质检测、压价恶意竞争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各地相继成立的防雷协会不断承接气象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服务职能,大力推行防雷企业信用管理、能力评估,加强了防雷检测市场的行业自律。
四、结语。
防雷检测市场新业态要求单一开展防雷检测业务的企业需要加快转型。防雷检测企业要进行横向多元化,创造条件取得建筑、环保、消防、特种设备检测资质,发展综合检测业务,或者进行纵向多元化,拓展雷电检测预警、风险评估、防雷工程、防雷产品生产市场。防雷检测企业要通过加强行业自律、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站稳市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本文转自防雷情报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