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SPD浪涌保护器配合规则和原则!
1、概述
SPD浪涌保护器间的配合是为了满足能量要求的判椐,这取决于下一个SPD浪涌保护器的最大能量耐受。然而,该能量有时取决于波形及试验类别,如IEC 61643-1所述。一般仅用一种波形试验(例如II类试验波形为8/20)。因此最好且也很容易直接从制造厂得到Emax值(大多数情况下印刷在其技术文件中)。
为了满意地定义SPD浪涌保护器能量耐受,需要定义两个数值:
——Emaxs为对应短持续电流波形,例如,8/20( II类试验);
——Emaxl 为对应长持续电流波形,例如,I类试验的波形。
在某些技术条件下Emaxs和Emaxl可能相等。
于是SPD浪涌保护器可由两个特征电流来表征,即短波(用于II类试验)电流Imax和长波电流(用于I类试验)Iimp,相应的能量耐受为Emaxs和EmaxL。因此,一个简单的SPD浪涌保护器可按照I类和I类试验进行试验。有必要用相应电涌波形的最大能量耐受Emax对SPD1和SPD2进行配合。这就意味着有必要处理两种情况:
——长波的配合;
——短波的配合。
通常,短波形配合比较容易完成。
注:对于开关型浪涌保护器,有必要考虑长波前时间。该项工作在IEC/TC81中待定。
2、分析研究用于两个基于ZnO压敏电阻的SPD浪涌保护器的配合简例
①简述
下面的考虑仅适用于进行I类和I类试验的一端口限压型浪涌保护器,其Ures(I)的曲线已知。该曲线用8/20波测量,并由制造厂在SPD浪涌保护器技术文件中给出。II 类试验和二端口浪涌保护器需特殊考虑(待定)。
下面的示例有助于理解配合的过程。首先,SPD1和SPD2是由ZnO压敏电阻组成,才可能进行分析研究。应注意,这种分析研究仅基于电流分配。为了确保满足能量判椐,或许要另外进行计算,这通常很困难。
如果两个ZnO压敏电阻片直径相同(因而有相同的标称放电电流In和相同的能量耐受;相同的Imax和Iimp),但有不同的电压保护水平Up1和Up2(不同的厚度),则有下面的计算公式:
In1=In2
Imax1=Imax2
Iimp1= Iimp2
那么Ures(I)可能的曲线如图1所示。如果Up1>Up2,此时,曲线a对应于SPD1,曲线b对应于SPD2。
如果l大于数米(典型的在5m~10m),通常用短波进行配合。
在长波情况下,去耦合效应降低,因此,SPD2应耐受总的侵入电涌,SPD2能耐受与相同设计的SPD1相同的电应力。
如果Up1<Up2,此时曲线a对应于SPD2,曲线b对应于SPD1,大部分电流将流过SPD1。这时,通过第二个SPD的电流小于侵人电流。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两个SPD浪涌保护器具有相同的通流能力,能满足能量判据。
讨论第一种情况是为了解释原理,尽管很少能获得具有相同的能量耐受能力的两个SPD浪涌保护器。
——如果两个ZnO压敏电阻有不同的标称放电电流:
对应于此的实际应用情况是In1>In2和Emax1>Emax2。此外,SPD1和SPD2还具有Ures1(In1)>Ures2(In2)的特性。因此,Ures(I)曲线如图2所示,图中未表明阻抗,因为很难对它进行分析研究。
此时,图2可以看作为短波配合,大部分电流将流过第一个SPD浪涌保护器。但确定长波配合较为困难。要用一个长波波形且幅值比两条曲线交叉点(见图2)低的侵人电流值进行配合,很难完成。如Ures2曲线所示,
大部电流都通过SPD2,因为在这个电流水平下,Ures2的曲线比Ures1的低。为此有必要在两个SPD浪涌保护器之间加入一个电感(退耦器)。
因此,有必要在I从0.1*1n2~Imax1之间比较Ures(i)-I曲线,而不是比较由制造厂在技术文件中给出的Ures1(In1)和Ures2(In2)(分别与Upl和Up2对应),以检查它们是否彼此相交。交点(如果有)的电流值Icr应尽可能低。
此时,能量判椐实现的概率很高,较低的Icr 成功的概率更大。如果有任何疑问,通过第二个SPD浪涌保护器的能量计算是必要的,应考虑SPD浪涌保护器之间的阻抗和长波。这种能量计算不易用分析方法来做。
如果因为信息不充分而无法得到这些曲线,或者由于需要简单而快速的结果,则有必要在同一水平比较曲线Ures1和Ures2。此时,较易且较佳的配合条件是Ures1(In1)<Ures2(In2)。
当然,保守的曲线(如图2所示)适合这种情况,但是这种ZnO压敏电阻或许有不必要的裕度。此外,该ZnO压敏电阻在耐受来自于网络暂时过电压时可能会有问题。
即使第二个SPD浪涌保护器电流较低,也不可能满足长波下的能量判椐,有必要计算通过第二个SPD浪涌保护器的能量。而且,检查被保护设备是否仍能被保护也是必要的(因为ZnO压敏电阻的非线性,SPD2中低电流也可能引起高电压)。
②结论
任何情况下,需要配合的两个ZnO压敏电阻,应按下列5个步骤进行:
a)确认在没有任何SPD浪涌保护器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过电压,应区分长波和短波;
b)选择合适SPD1以耐受这种过电压,如果从步骤a)得不到信息,用一个有足够裕度的浪涌保护器,并从厂方得到Imax和Iimp的值,然后把这些值与步骤a)中所给数据综合考虑;
c)然后根据保护特性的期望选择SPD2;
d) 比较曲线Ures(I)中I的值,从0.1*In2~Imax1的部分,决定交叉点Icr,如果Icr足够小,(典型为0.1*In2)。就不必计算第二个SPD浪涌保护器中的能量。无论浪涌保护器之间的距离如何,能量配合都可满足。如有任何疑问,考虑浪涌保护器之间的阻抗,计算通过第二个SPD浪涌保护器中的能量并检验能量配合判据,如果得不到这样的曲线,则用下列简化方法选择SPD2;
若SPD2有相同的标称放电电流:Ures1(In)<Ures2(In);
若SPD2有较小的标称放电电流:Ures1(In2)<Ures2(In2);
最好再计算SPD2中的能量,以验证能量判据且检查设备仍能得到保护。
e) 重复各步骤直到步骤c)给出一个满意的结果。
注1:小电流下的电压值(通常称参考电压)不适合配合。
注2:在任何情况下(有或无ZnO压敏电阻),考虑EMC(电磁兼容)要求流过SPD2的电流应尽可能小。
注3: Ures(I)是最大值曲线,有必要考虑由于制造公差带来的曲线变化范围。
注4:前面的研究可以被推广到两个以上的SPD浪涌保护器。
以上内容为压敏电阻型浪涌保护器的配合介绍,下篇会介绍间隙型和压敏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配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