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模线-线保护型电涌防护器是什么防雷产品?
“线-线保护型电涌防护器”是电涌保护器(SPD,Surge Protective Device,防雷器,浪涌保护器)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类型。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安装在电气线路中,用于保护相线(L)与相线(L)之间,或相线(L)与零线(N)之间设备的电涌保护装置,线对线也叫差模保护,有时候也指信号线用的浪涌保护器。
下面以电源浪涌保护器为您详细解释这个产品:
一、核心定义与作用
-
“线-线”(Line-to-Line):指的是电涌保护器的保护模式,它连接在两个带电的导体之间。例如:
-
L1 - L2 (三相电中的两相之间)
-
L1 - N (相线与零线之间)
-
L2 - N
-
L3 - N
-
-
“保护型”:其核心作用是限制出现在这些线路之间的过电压(电涌),将巨大的瞬时过电压泄放至地,从而保护连接在后端的精密电子设备。
二、它与“线-地”保护的区别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通常将SPD的保护模式分为两种:
-
线-线保护(Common Mode / Differential Mode):
-
保护对象:主要防护差模电压。
-
问题来源:电涌可能发生在两条供电线之间,例如,因线路感应、操作过电压或相邻线路干扰引起。这种过电压会直接加在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对设备造成毁灭性打击。
-
类比:就像两艘并排的船,水位(电压)同时上涨(对地)可能没事,但如果一艘船突然远高于另一艘(线间电压差过大),连接它们的结构就会受损。
-
-
线-地保护(Line-to-Ground):
-
保护对象:主要防护共模电压。
-
问题来源:电涌发生在带电的相线/零线与大地(Ground)之间,最常见的来源是直击雷或附近雷击感应的能量。
-
类比:所有线路对地的水位同时异常高涨。
-
一个完整的电涌保护系统必须同时包含“线-线”和“线-地”保护,才能提供全面有效的防护。
三、工作原理
当线路正常工作时,线-线保护型SPD呈现高阻抗状态,相当于开路,对电路没有任何影响。
当瞬间的过电压(电涌)来临,并且其电压值超过SPD的触发阈值时,SPD内部的元件(如压敏电阻MOV或气体放电管GDT)会瞬间变为低阻抗状态,形成一条泄放通道,将过电流迅速泄放掉。泄放后,电压被限制在一个设备可以安全承受的水平(钳位电压),之后SPD又恢复到高阻抗状态。
四、主要特点与应用
-
响应时间极快:通常在纳秒(ns)级别。
-
高泄流能力:能承受一次巨大的雷电流冲击。
-
核心参数:
-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能长期正常工作的最大电压。
-
电压保护水平(Up):电涌过后,在SPD两端的残压,这个值必须低于被保护设备的耐压水平。
-
标称放电电流(In):能承受规定次数的8/20μs波形的电流峰值。
-
最大放电电流(Imax):能承受一次的最大8/20μs波形的电流峰值。
-
五、应用场景
线-线保护型SPD广泛应用于所有需要防雷和过电压保护的场合,是电涌保护器的基本功能和标配功能。
-
总配电系统(第一级防护):安装在建筑物总配电柜中,泄放大部分雷电流。
-
分配电系统(第二级防护):安装在楼层或设备间的分配电箱中,进一步限制残压。
-
设备端(第三级精细防护):直接安装在重要、精密的设备前端,如:
-
服务器、交换机、计算机
-
工业控制系统(PLC、DCS)
-
医疗影像设备(MRI、CT)
-
智能家居控制中心
-
通信设备
-
等等。
-
六、总结
线-线保护型电涌防护器是电涌保护器的基础和核心组成部分,它专门用于消除供电线路(L与L、L与N)之间出现的瞬时过电压,与线-地保护协同工作,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涌保护系统,为从电网入口到末端敏感设备的整个电气系统提供分级、全面的保护。
在选择时,需要根据安装位置、电网制式(如220V TN-S系统)和被保护设备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Uc、Up和In等参数,最好由专业电工或工程师进行设计和安装。
- 上一篇:自控信号防雷器和自控电源防雷器是什么产品?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