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甘肃省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申请理论考核题库
三、填空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是国家法律,已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于2000 年1 月1 日
起正式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
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
用要求。”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
担赔偿责任。
5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令第570 号)已经国务院第98 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0 年4 月1 日
起施行。
6 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
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
7 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
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等。
8 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9 为减少电磁电磁脉冲在电子信息系统内产生的浪涌,宜采用建筑物屏蔽、机房屏蔽、设备
屏蔽、线缆屏蔽和线缆合理布设措施,这些措施综合使用。
10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应当遵循客观、公平、公正、诚信原则,确保其出具的雷电防护装置
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并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数据、结果负责。
11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不得与其检测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所使用的防雷
产品生产、销售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12 从事防雷检测的机构实行资质认定制度,《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证》有效期为五年。
13 电磁感应是由于雷电流迅速变化,在它周围的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
高的电动势。
14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31 号)自2016 年10 月1 日起施行。
15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
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管理和认定工作。
16 乙级资质检测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从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等工
作两年以上,并具备相应资质等级要求。
17 甲级资质检测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工作四年以上,
并具备相应资质等级要求。
18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应当从取得资质证后的次年起,在每年的第二季度向资质认定机构报
送年度报告。
19 取得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应当在资质证有效期满三个月前,向原认定机构提出延续
申请。
20 取得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应当按照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工作。
21 禁止无资质证或者超出资质等级承接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禁止转包或者违法分包。
22 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工作的人员中,应当有一定数量的与防雷、建筑、电子、电气、气象、通信、
电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并在其从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具有雷电防护装置
检测质量管理体系。
23 雷电防护装置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筑物上或建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雷电
防护装置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
24 GB/T 32938-2016《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服务规范》中规定,现场作业前,现场检测负责人应做好安
全交底,并且经检测人员签字认可。
25 GB/T 32938-2016《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服务规范》中规定,现场作业前,检测人员应确认安全防护
用品或其他安全装备处于良好状况,并正确佩戴使用。
26 GB/T 32938-2016《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服务规范》中规定,现场作业前,检测人员应确定检测设备处于
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并严格按照检测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7 在对低压配电间、柜、箱、盒等存在裸露带电导体的空间进行检测时,应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等,
并使用绝缘垫、遮拦物等。
28 任何电气线路、设备未经检测员本人验电一律视为有电,不应触及。
29 测试电源SPD 性能时,首先应将后备保护装置断开并确认已断开电源后,直接用防雷元件测
试仪进行测试。
30 登高作业应佩戴安全带,安全带的挂钩应挂在结实牢固的构件上,安全带应有双保险,同时应采用
高挂低用的方式。
31 放线前,在地面观察待检测建筑物及建筑物的周边环境,初步确定打桩位置及检测线的布放路径。
32 当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采用项目验证方式时,资质单位应对检测报告记录的信息实施复测,复
测一般由原检测人员使用原检测设备进行。
33 对计算机而言,在无屏蔽状态下,当环境磁场感应强度大于0.07Gs 计算机会误动作;当环境磁场
感应强度大于2.4Gs 设备会发生永久性损坏。
34 现场环境能见度小于100m 时;遇高温、雨雪、冰雹、霜冻、雷电等天气应停止检测,。
35 进入防雷建筑物的低压线路至少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
地长度不应小于15 米。
36 利用三极法测接地电阻,G 极连接线长度宜小于5m ,需要加长时,加长线线阻应采用接地电表
二极法测量。
37 首次检测时,应绘制建筑物防雷平面示意图,定期检测时应进行补充或修改。
38 接闪带在转角处应按建筑造型弯曲其夹角应大于90° ,弯曲半径不宜小于扁钢宽度的6 倍。
39 等电位连接网络有S 型和M 型两种基本形式。
40 进行雷达站、导航台防雷检测时,应注意检查埋地敷设线路的长度,是否穿管屏蔽。
41 金属储罐顶壁厚小于2.5mm 时,应装设接闪杆,壁厚≥ 4mm 时,可不装设接闪杆。
42 制作长度为1-2m 的接闪杆,用圆钢时直径不应小于16mm ;钢管直径不应小于25mm 。
43 接地电阻的现场测试宜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进行
44 建筑物引下线可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
45 当非金属烟囱无法采用单支或双支接闪杆保护时,应在烟囱口装设环形接闪带,并应对称布置三
支高出烟囱口不低于0.5 m 的接闪杆。
46 加油站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钢油罐的防雷接地点不应小于2 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Ω。卸油场地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 Ω。
47 某一类防雷建筑物,在电源引入的总配电箱处装设Ⅰ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其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
于或等于2.5KV ,在无法确定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时,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应取等于或大于12.5KA。
48 电源SPD 的关键原件是压敏电阻,其正常情况下是开路状态,泄漏电流仅是毫安级。
49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内的金属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 Ω时,连接处用金属线
跨接。
50 架空接闪线宜采用截面不小于50 mm² 的镀锌钢铰线,每股线直径不小于7.8 mm 。
51 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0A 或LPZ0B 与LPZ1 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
52 防直击雷明敷引下线应在距地面0.3-1.8m 之间装设断接卡,且其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
行道不应小于3m 。
53 粮、棉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宜根据独立接闪杆、线技术思路采取直击雷防护措施,其
滚球半径可取100 米。
54 架空接闪线宜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² 的镀锌钢铰线,每股线直径不小于7.8mm 。
55 当外来导电物、电力线、通信线在不同地点进入建筑物时,宜设若干等电位连接带,并连通到接
地体或基础接地体的钢筋上。
56 系统要求只在一端做等电位连接时,应采用两层屏蔽或穿钢管敷设,外层屏蔽或钢管应至少在
两端接地,并宜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
57 等电位连接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的接地引下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² 的铜芯线或50mm²
的扁钢。
58 明敷引下线与电气和电子线路平行敷设时的最小距离1000 mm,交叉敷设时宜大于等于300 mm。
59 建筑物的防雷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
分为三类。
60 当低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女儿墙内、防水层内或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要对
该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
61 直线三极法测试接地装置接地电阻时, 电流极和电压极离被测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为接地装
置最大对角线长度的4-5 倍,电压极位于电流极与地网边沿之间0.5~0.6 处。
6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有: 等电位连接和接地、电磁屏蔽、合理布线
安装能量配合的浪涌保护器。
63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Ω,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与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之间的最小距离为3m 。
64 单支接闪杆地面保护半径在被保护物高度为0 m 的情况下为最大,其最大值为30 、45 、60
m。接闪杆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 倍滚球半径时,两支接闪杆互为独立接闪杆。
65 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作为接闪器,但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厚
度,钢板不应小于4mm ,铜板不应小于5mm ,铝板不应小于7mm 。
66 有一座属于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层大厦,高度超过60 米时,尚应采取防直击雷和侧击雷的保护措
施。
67 可燃性气体放空管路必须装设接闪杆,接闪杆的保护范围应高于管口不小于5m ,接闪杆距管口的水
平距离不得小于5m 。
68 汽车加油加气站内建构筑物,宜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
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Ω。
69 等电位连接的过渡电阻的测试应采用空载电压4~24 V ,最小电流为0.2 A 的测试仪器进行测
量,过渡电阻值一般不应大于0.2 Ω。
70 信号电涌保护器造成的能量损耗称为插入损耗,其对信息网络危害是:网速减慢、网络难于
进行信息传输、彻底断网。
71 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措施,当平衡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
距净距小于100mm 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 。
72 没有劣化显示的模块式电涌保护器,其表面温度接近或高于人体温度时,应请立即更换。
73 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 ,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不小于5m 。
74 接地装置接地点电阻测试布线方法有直线法和三角形法两种,常用的是直线法。
75 使用中的电涌保护器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无裂痕和烧灼痕或变形,且标示应完整
和清晰。
76 光缆的所有金属接头、金属护层、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应在进入建筑物处直接接地。
77 动力线路上安装的电涌保护器应有脱扣装置和劣化显示功能。
78 接地装置是接地线和接地体的总和。
79 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在各个位置安装时,浪涌保护器的连接导线应短直,其长度不宜大于0.5m 。
有效保护水平Up/f 应小于等于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w。
80 防雷接地、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应按接入
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当无法确定时,接地电阻值应小于4 Ω。
81 按年平均雷暴日数,地区雷暴日等级宜划分为少雷区、中雷区、多雷区、强雷区。
82 闪电感应是指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雷电静电感应和雷电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
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
83 在做雷电防护工程时,接闪器应做热镀锌或刷防腐油漆等防腐处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
应采取加大其截面积或其它防腐措施。
84 按照成因不同,雷暴云分为热对流雷暴、地形雷暴、锋面雷暴。
85 在木结构上敷设引下线时,引下线的金属支撑架应采用隔热层与木结构之间隔离。
86 防雷古建筑的接闪器及引下线宜选用铜材。接闪器及引下线不宜采用表面光亮的导体材料。
87 闪电中可能出现的三种雷击是短时首次雷击、首次以后的短时后续雷击、长时间雷击。
88 雷电电磁干扰的耦合方式有电容耦合、电感耦合、电阻性耦合。
89 常用表征雷电流的参数主要是波头时间、半峰值值时间、幅值、陡度。
90 闪电电涌是闪电击于雷电防护装置或线路上以及由闪电静电感应或雷击电磁脉冲引发,表现
为过电压、过电流的瞬态波。
91 防雷等电位连接是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雷电防护装
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
93 等电位连接带是将金属装置、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电信线路及其他线路连于其上以能与雷
电防护装置做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带。
94 接地系统是将等电位连接网络和接地装置连在一起的整个系统。
95 建筑物内系统是建筑物内的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
96 电涌保护器是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
97 闪电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干扰通常是通过各种导线、金属体以电阻耦合、电感耦合及电容
耦合等方式耦合至电子设备的输入端,然后再进入设备,影响甚至损坏设备。
98 引下线的布置一般采用明敷、暗敷或利用建筑物内主钢筋或其他金属构件敷设。
99 雷击风险评估涉及的建筑物雷击损害风险包括人身伤亡损失风险、公众服务损失风险、文
化遗产损失风险、经济损失风险。
100 接闪杆的接闪端宜做成半球状,其最小弯曲半径宜为4.8mm ,最大宜为12.7mm 。
101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保护接地、屏蔽接地、信号接地、防静电接地等均应与局部等电位网络连接。
10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
103 防雷电电磁辐射的屏蔽方法有线路屏蔽、建筑物屏蔽、设备屏蔽。
104 接闪带在转角处应按建筑物造型弯曲夹角应大于90 度,弯曲半径不宜小于圆钢直径的10 倍。
105 土壤电阻率的影响因子有土壤类型、温度、含水量、土壤的紧密程度
106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方法有土壤试样法、四点法、三点法、二点法。
107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现场作业前,应进行安全交底、技术交底、仪器检查、作业方案沟通。
108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可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和价值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109 当电子系统为300kHz 以下的模拟线路时,可采用S 型等电位连接,且所有设施管线和电缆宜从ERP
处附近进入该电子系统。
110 当电子系统为兆赫兹级数字线路时,应采用M 型等电位连接,系统的各金属组件不应与接地系统
各组件绝缘。
111 接闪杆一般用镀锌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当针长1m 以下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 ;钢管直
径不应小于20mm 。
112 接闪杆一般用镀锌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当针长1~2m 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6mm ,钢管直径
不应小于25mm 。
113 接闪杆一般用镀锌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独立烟囱顶上的杆,圆钢直径不应小于20mm ,钢管直径
不应小于40mm 。
114 输送和储存物体的钢管和钢罐的壁厚不应小于2.5mm ;当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内的介质
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应小于4mm 。
115 为防止电磁感应产生火花,平行敷设的长金属物如管道、构架和电缆外皮等,其相互净距小于100
mm 时应每隔30m 用金属线跨接。
116 当一座建筑物中仅有一部分为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当防雷建筑物部分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
时,可不采取防直击雷措施,可仅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闪电感应和防闪电电涌侵入的措施。
117 当一座防雷建筑物中兼有第一、二、三雷防雷建筑物时,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之和小于建筑
物总面积的30% ,且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118 为了防止引下线附近接触电压的危险,引下线3m 范围内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50kΩ ·m 。
119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是指可持续加于电子系统电涌保护器端子上,且不致引起电涌保护传输特
性减低的最大方均根电压或直流电压。
120 在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安装多级能量配合的SPD 时,电压开关型SPD 与限压型SPD 之间的线路
长度不小于10m ,限压型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小于5m 。
121 各级电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短直,其长度不宜超过0.5m 。
122 安全防范系统的防雷可按其重要性、所处环境的危险性和气象条件不同而分为二个等级。
123 用毫欧表测量两相邻接地装置的电气贯通情况,如测得阻值不大于1Ω,判定为电气贯通(共用接
地) ;大于1Ω,判定为各自独立接地。
124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袈空金属管道的检测,应检查架空金属管道进入建筑物前是否每隔25m 接地
一次,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
125 SPD 的测试,首次测量时I1mA 时,单片SPD 其泄漏电流测试值应不大于20μA ,交流SPD 的压敏
电压U1mA 与UC 值的比值不小于1.5 。
126 专设引下线测量接地电阻时,每年至少应断开断接卡一次,专设引下线与环形接地体相连时,可
不断开断接卡。
127 检测机构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对检测原始记录和报告归档留存,保证其具有可追溯性。
128 新、改、扩建(构)筑项目检测原始记录、报告档案保管期限为永久保存,定期检测技术档案的
保管期限为3 年。
129 检测机构应向社会公开本检测单位基本信息、资质情况、信用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130 残压(Ures)是指当冲击电流通过SPD 时,在其端子处呈现的电压峰值。Ures 与冲击电涌通过SPD
时的波形和峰值电流有关。
131 平屋面或坡度不大于1/10 的屋面, 檐角、女儿墙、屋檐应为其易受雷击的部位。
132 坡度大于1/10 且小于1/2 的屋面, 屋角、屋脊、檐角、屋檐应为其易受雷击的部位。
133 坡度不小于1/2 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应为其易受雷击的部位。
134 短时首次正极性雷击的雷电流参量中,幅值100 kA,波头时间10 μs,半值时间350 μs。(第
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用)
135 短时首次正极性雷击的雷电流参量中,幅值150 kA,波头时间10 μs,半值时间350 μs。(第
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用)
136 短时首次正极性雷击的雷电流参量中,幅值200 kA,波头时间10 μs,半值时间350 μs。(第
一类防雷建筑物设计用)
137 电子系统电涌保护器的保护部件连接在线与线之间称为差模保护,连接在线与地之间称为共模
保护。
137 短时首次负极性雷击的雷电流参量中,幅值100 kA,波头时间1 μs,半值时间200 μs。(第
一类防雷建筑物设计用)
137 短时首次负极性雷击的雷电流参量中,幅值75 kA,波头时间1 μs,半值时间200 μs。(第
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用)
137 短时首次负极性雷击的雷电流参量中,幅值50 kA,波头时间1 μs,半值时间200 μs。(第
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用)
138 首次负极性以后雷击的雷电流参量中,幅值50 kA,波头时间0.25 μs,半值时间100 μs。(第
一类防雷建筑物设计用)
139 首次负极性以后雷击的雷电流参量中,幅值37.5 kA,波头时间0.25 μs,半值时间100 μs。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用)
140 首次负极性以后雷击的雷电流参量中,幅值25 kA,波头时间0.25 μs,半值时间100 μs。(第
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用)
141 系统接地型式以拉丁字母作代号,其意义为:T 表示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I 表示电源端所有
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经高阻抗接地。
142 为表征SPD 性能,经常使用Ures/Uas=残压比这一概念,残压比一般应小于3 ,越小则表征着
SPD 性能指数越好。
143 当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为C 级,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处SPD 的标称放电电流宜为≥12.5KA(10/
350μs) 、≥50KA(8/20μs) 。
144 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必须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护措施。
145 确定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是否需要安装雷电防护装置时,应将N 和Nc 进行比较,当N 小于或等于Nc
时,可不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当N 大于Nc 时,应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146 机房设备接地线不应从接闪带、铁塔、防雷引下线直接引入。
147 与电子信息系统连接的金属信号线缆采用屏蔽电缆时,应在屏蔽层两端并宜在雷电防护交界处
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148 与电子信息系统连接的金属信号线缆采用屏蔽电缆时,当系统要求单端接地时,宜采用两层屏蔽
或穿钢管敷设,外层屏蔽或钢管在雷电防护交界出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149 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具有不连续的电压、电流特性。
150 限压型电涌保护器具有连续的电压、电流特性。
151 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152 依据标准、规范,选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和科学方法进行检测。
153 检测机构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作业制度,现场检测时应遵守用户单位的安全制度。
154 对检测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检测机构负有保密义务,并有相应的
保密措施。
155 检测前,检测负责人应就现场作业方案与受检单位做好沟通,并进行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
156 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有要求或环境对检测结果有影响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
环境条件。
157 现场检测中发现安全隐患时,安全员应要求检测人员停止工作,待整改完成后才能继续检测。
158 检测机构应制定仪器设备的操作、维修和保养规程。
159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应使用防爆检测设备和防爆对讲机。
160 首次检测应测量建(构)筑物的几何尺寸,准确绘制平面示意图,反映各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后续检
测时,对变化的建筑物应进行补充和修改。
161 涉电场所检测工作完毕,检测人员应检查、清理、恢复现场。
162 爆炸、火灾和危险化学品场所,现场检测不应随意敲打金属物,场区内打桩应使用橡胶或木质
榔头。
163 屋面检测作业不应使用吊车、卷扬机和铲车等运送检测人员。
164 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检测,非防爆检测仪器应放置于该场所的非爆炸性危险区域或放置于被检
测场所上风向区域。
165 对TN-S 方式供电系统的检测时应注意先确认PE 线、N 线后再进行检测。
166 检测配电时,应明确带电部位及相应额定电压等级,确保安全距离,不应把手伸进配电柜指点,
不应把头伸进配电柜查看。
167 数据中心机房检测时,检测各机柜或等电位连接时,不应用力触碰信号线,不应触碰其它开关
、按钮。
168 检测人员配戴安全帽时应戴正,将长发放进帽衬内,系紧下颏带,防止晃动和脱落。
169 进入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时应一直穿防静电服、绝缘鞋,配戴防静电帽、防静电手套。
170 高温天气下作业检测仪器应避免在阳光下长时间直晒,放在被阴处。
171 高处危险场所是指进行高处作业、临边作业、攀登作业等的场所。
172 当发现被检配电柜内有异味、异声时应立即停止检测、撤出检测人员,并告知值班人员。
173 作业过程中不应将检测仪器或所用工具放置在女儿墙、房檐等地方。
174 目测防雷装置有安装工艺、焊接状况、防腐措施和线缆敷设情况等项目。
175 当电源和信号线路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进行屏蔽时,其屏蔽层宜采取全封闭,两端应接地。
176 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应两端接地,并宜在个防雷区交界出做等电位连接,并与防雷接地装
置相连。
177 屏蔽电缆如要求一端接地的情况下,应采取两层屏蔽,外层屏蔽层应两端接地。
178 建筑物之间用于敷设非屏蔽电缆的金属管道、金属格栅或钢筋成格栅形的混凝土管道, 两端应电
气贯通,且两端应与各自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连接。
179 SPD 安装的位置和等电位连接应在各防雷区的交界处,但当线路能承受预期的电涌时,SPD 可安
装在被保护设备处。
180 SPD 应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具有通过电涌时的电压保护水平和有熄灭工频续流
的能力。
181 SPD 的两端的引线长度之和宜不大于0.5 m,SPD 连接导线的过渡电阻应不大于0.2 Ω。
182 SPD 如有通过声、光报警或遥信功能的状态指示器,应检查SPD 的运行状态和指示器的功能。
183 SPD 的连接导线应符合相线采用黄、绿、红色,中性线采用浅蓝色,保护线采用绿/黄双色
线的要求。
184 检测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电阻值宜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进行。
185 检测时,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接地引线和其它导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
186 用数值修约比较法将经计算或整理的各项检测结果与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比较,判定各
检测项目是否合格。
187 土壤电阻率应在干燥季节或天气晴朗多日后进行,因此土壤电阻率应是所测的土壤电阻率数
据中最大的值,所以须进行季节修正。
188 首次检测时,在测试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可通过查阅防雷装置竣工图纸,施工安
装技术记录等资料。
189 首次检测时,在测试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将查阅的资料: 接地装置的形式、包
围的面积、接地体金属表面积,材料、规格、焊接、埋设深度、位置等资料填入防雷装置原始记录表。
190 脉冲磁场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雷击建筑物或建筑物上的防雷装置,二是电力系统的暂态过
电压。
191 磁场强度的测量方法有: 雷电流发生器法、侵入法、大环法、中波广播信号测量法。
192 绝缘电阻测试主要用于采用S 型连接网络时时,除在接地基准点外,是否达到规定的绝缘要求和
SPD 的绝缘电阻测试要求。
193 N-PE 环路电阻测试仪不仅可应用于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的判定,也可用于等电位连接网络
有效性的测试。
194 绘制平面示意图时应包含图号、图例、方位标示。
195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数据的计算和整理应按照GB/T21431-2015 的规定使用数值修约比较法,以米为单
位的数值保留一位小数,毫米为单位的数值直接取整数不再保留小数小数。
196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数据的计算和整理应按照GB/T21431-2015 的规定使用数值修约比较法,电阻值为
欧姆,过渡电阻值保留两位小数,其它接地电阻值保留一位小数。
197 检测报告中的空栏,当无此检测项目时应采用“ — ”填写,当无法检测时应采用“ / ”填写。
198 检测报告发布应有主要负责人或委托授权签字人签发,并加盖检测机构公章。
199 综合布线时,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的交流和直流电线不应穿于同一金属管中, 同一交流回
路的电线应穿于同一金属管中,管内电线不得有接头。
200 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电缆的额定耐受电压值不应低于750 V,且应穿在金属管中。
四、判断题
1 气象计量器具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有关规定,经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检定。(✖)
2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
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3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除外)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
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4 雷电防护装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检测报告是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
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雷电防护装置应当经过设计审核和竣工
验收。(✔)
6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7 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不属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的职责。(✖)
8 接受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单位需停止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直至检查活动结束。(✖)
9 在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中弄虚作假的可以处5 万元以下的罚款。(✖)
10 出具检测报告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机构,应当对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
11 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和烟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其雷电防护装置的
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
12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项目通过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组织的质量考核合格率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是作为申请
防雷装置检测甲级资质的条件之一。(✖)
13 转包或者违法分包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项目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改正。(✔)
14 穿钢管埋地敷设的信号线路,其钢管应两端接地。(✔)
15 在电源引入的总配电箱处应装设I 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
1.5kV。(✖)
16 高度高于60m 的按二类防雷设防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 的部位应防侧击。(✔)
17 某敷设接地体处的土壤电阻率为25Ω•m,实际敷设的接地体的长度为15m,则该接地体的长度在有效
长度内。(✖)
18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装置拦截效率0.90<E≤0.98 时,则该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定为C 级。(✖)
19 接地装置宜采用热镀锌钢质材料。(✔)
20 接地装置应在不同位置至少引出一根连接导体与室内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相连接。(✖)
21 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通常采用压敏电阻和抑制二极管作为这类浪涌保护器的非线性装置器件。(✖)
22 某二类防雷设防的建筑物,距建筑物50m 处发生自云对地闪击,则该大楼附近的磁场强度为636.94A
/m。(✖)
23 有一栋高15 层的三类防雷建筑物,该大楼设有20 根引下线,直击雷击中该大楼(注:首次正极性雷
击),则该大楼第4 层单根引下线的雷电流强度为5kA。(✔)
24 垂直接地干线宜采用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其最小截面积应为16 mm²。(✖)
25 220V/380V 三相配电系统电源进线端设备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w 为2.5kV。(✖)
26 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为D 级的总配电开关处选用II 类试验(波形8/20μs)的限压型浪涌保护器,
其标称放电电流应不小于50kA。(✔)
27 人工接地体可分为人工垂直接地体和人工水平接地体。(✔)
28 有女儿墙的建筑物都可以利用女儿墙内钢筋做为暗敷接闪器。(✖)
29 天气雷达站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30 接地装置的电阻值测量常用三级法和接地电阻表法,其测得的值为工频接地电阻值。(✔)
31 三级医院电子医疗设备的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可定为B 级。(✖)
32 属于D 级雷电防护的信息系统可不采取等电位连接保护措施。(✖)
33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平均值确定。(✖)
34 接闪带、铁塔、防雷引下线可直接引入机房设备接地线。(✖)
35 电子信息系统涉及多个相邻建筑物时,宜采用两根水平接地体将各建筑物的接地装置相互连通。(✔)
36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主机房可选择在建筑物的任意楼层。(✖)
37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主机房应配置在LPZ0 防雷区内。(✖)
38 电子信息系统线路宜靠近等电位连接网络的金属部件敷设,不宜贴近雷电防护区的屏蔽层。(✔)
39 室外进、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电源线路可采用架空线路。(✖)
40 在独立接闪器、架空接闪带(网)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
(✔)
41 为确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明确等电位连接位置,将防雷区划分为三级。(✖)
42 防雷区的划分是以建筑物室外和室内作为划分标准。(✖)
43 接闪带支架间距应不小于3m。(✖)
44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无需设置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45 楼顶的金属构件可以用作接闪器。(✖)
46 建筑物的防雷区一般可划分为LPZ0A 区、LPZ0B 区、LPZ1 区、LPZn+1 后续防雷分区等。(✔)
47 可以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48 在电源引入的总配电箱处应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49 易燃液体泵房布置在地面上时,该泵房可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50 所有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都应装设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接闪网作为接闪器。(✖)
51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敷设环形人工基础接地体时,其闭合条形基础的周长小于40m 时,钢材表面积总和
应不小于4.24m²。(✔)
52 环形接地体埋深最好不应小于0.5m,但距墙不应小于1m。(✔)
53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54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接闪网网格尺寸为≤10m×10m 或≤12m×8m。(✖)
55 接闪网和接闪带采用不锈钢材质时,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²,其厚度不
应小于4mm。(✖)
56 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在符合有关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可将接闪器直接安装在建筑物上。(✔)
57 位于河边的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公式的校正系数k,应取1.7。(✖)
58 相邻建筑物间,只要地网地中距离大于2m,不管是否有电力和通信电缆连通,其接地装置都不必互相
连接。(✖)
59 对待第二类高度低于60m 的防雷建筑物,一般不需要考虑侧击雷的防护措施。(✔)
60 保护敏感设备可能需要增设电涌保护器(SPD),不应该考虑与安装在前级的电涌保护器(SPD)的配
合问题。(✖)
61 氧化锌压敏电阻电涌保护器属于电压开关型SPD。(✖)
62 具有0 区或20 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63 检测机构应至少配备1 名安全员,安全员宜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64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为20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为30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
为45m。(✖)
65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2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8m,第三类防
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25m。(✔)
66 接闪器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67 流过电涌保护器8/20μs 电流波的峰值称为标称放电电流。(✔)
68 回波损耗为反射系数倒数。一般以分贝(dB)表示。(✖)
69 IT 系统表示电源中性点接地,负载金属外壳用保护接零的供电方式。(✖)
70 30m 以下用均压环焊接是高层建筑防止侧击雷的一项技术措施。(✔)
71 增加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并不能降低接地电阻。(✖)
72 工作接地是指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极作金属连接。(✖)
73 用绝缘电阻表测量绝缘电阻时,摇60s 时的读数与10s 时的读数之比称为吸收比。(✖)
74 为减少接闪器或架空接闪线金属支撑杆对雷达工作的影响,用一段高强度橡胶管代替金属杆。(✖)
75 如果把带电的雷云当作电源,那么接闪器到大地可以看作是负载。(✔)
76 检测工作可以在雨天进行,雨天检测数据同样是有效公正数据。(✖)
77 除设计要求外,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或螺丝扣的机
械连接,严禁热加工连接。(✔)
78 利用钢板屋面做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接闪器时,钢板下有易燃物品时,其厚度不小于2mm。
(✖)
79 引下线明敷时可能会因接触电压造成人员伤亡,外露引下线在高2.7m 以下部分应穿不小于3mm 厚的
交联聚乙烯管。(✔)
80 管沟敷设的油品管道应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81 CNG 储气瓶(组)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2 处。(✔)
82 380/220V 供配电系统宜采用TN-S 系统,当外供电源为380V 时,可采用TN-C-S 系统。(✔)
83 检测机构应至少配备1 名安全员,安全员宜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84 现场检测时一般按照先检测内部防雷装置,后检测外部防雷装置的顺序进行。(✖)
85 首次检测必须按照标准的规定对现场建(构)筑物进行雷电防护等级的分类以及防雷区的划分。(✔)
86 电子信息系统的检测主要是对照GB 50343 的规定,检测设备及金属物的接地情况,合理布线系统的
检测不在防雷检测范围内。(✖)
87 进入配电间、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等特殊场所检测时,现场检测人员不应少于两人。(✔)
88 确定检测线的布放应充分考虑风向、风速等因素对放线路径的影响。(✔)
89 检测数据应记在专用的原始记录表中,原始记录应有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的签字。(✔)
90 检测单位应将检测报告连同原始记录一并存档,新改扩建项目的跟踪检测资料应保存五年以上。(✖)
91 接闪器与引下线的电气连接及法兰跨接的过渡电阻可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
92 设有断接卡的引下线,应每年至少把断接卡断开测试其接地电阻一次。(✔)
93 各级SPD 的检查包括安装位置、安装数量、型号、主要性能参数和安装工艺各项内容。(✔)
94 开关型SPD 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0MΩ。(✔)
95 专设的放闪电静电感应装置的接地体,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
96 每次检测都宜固定在同一位置,采用同一台仪器,采用同一种方法测量。(✔)
97 大、中型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的供电方式应采用TN-S 或TN-C-S 型式。(✔)
98 检测归档文件收集应与检测工作同步进行,若现场环境不允许,可事后及时补编。(✖)
99 检测文件可采用纸质文件归档,也可采用电子文件归档的形式。(✔)
100 检测文件宜在检测工作全部完成后一个月内归档。(✔)
101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的评审内容不包括被其分包出去的任何工作。(✖)
102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应以文件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等方式确保检测人员只在本单位从事检测工作。
(✔)
103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应向当地气象主管部门报送上年度的年度报告。(✖)
104 8/20μs 规定的波头时间T1 为8μs、半值时间T2 为20μs 的冲击电流。(✔)
105 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地面层处,金属装置应与防雷装置做防雷等电位连接。(✔)
106 雷击电磁脉冲包含闪电电涌和辐射电磁场。(✔)
107 断路器应安装在SPD 外部的后端。(✖)
108 电阻元件作为退耦元件,多用于信息线路中多级SPD 之间的能量配合。(✔)
109 电气系统中采用Ⅱ级试验和Ⅲ级试验的SPD 均需用组合波做试验。(✖)
110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分为首次检测和定期检测。(✔)
111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2m。(✖)
112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宜将交流工作接地、交流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
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大值确定。(✖)
113 检测时应使用最小电流为0.2A 的毫欧表对两相邻接地装置的电气贯通情况进行测量。(✔)
114 UPS 前端宜安装第三级SPD。(✖)
115 连接导体的中性线应采用浅蓝色的色标线。(✔)
116 泄漏电流的测试适用于所有无其他串并联元件的限压型SPD。(✖)
117 土壤电阻率随深度变化较横向变化要小很多。(✖)
118 单根导体接闪器按两根引下线考虑时,当各引下线设独自的接地体且各独自接地体的冲击接地电阻与
邻近的差别大于2 倍时,分流系数应为1。(✔)
119 高度为50 m 的烟囱,可只设一根引下线。(✖)
120 采用M 型等电位连接的信息系统,各金属组件不应与接地系统各组件绝缘。(✔)
121 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等选择分布电容大的浪涌保护器。(✖)
122 引下线3m 范围内地表层的电阻率为30kΩ·m 的条件,符合国标中防接触电压的规定。(✖)
123 电子信息设备机房的等电位连接网络可直接利用机房内墙结构柱主钢筋引出的预留接地端子接地。
(✔)
124 机房设备接地线不应从接闪带、铁塔、防雷引下线直接引入。(✔)
125 日常维护应在每次雷击之前进行。在雷电活动强烈的地区,对防雷装置应随时进行目测检查。(✖)
126 泄漏电流测试如生产厂未声称泄漏电流Iic 时,实测值应不大于10μA。(✖)
127 GB 50057-2010 仅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的防雷设计。(✔)
128 各类防雷建筑物等电位连接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的连接导体,材料为铜材时,最小截面应为16mm²。(✔)
129 在需要保护的空间,采用屏蔽电缆时可以只在一端,并宜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
130 专设的防闪电静电感应装置的接地体,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131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查、验收,可以收取工本费用。(✖)
132 某卷烟厂露天储存烟叶堆场,采取独立接闪杆保护时,滚球半径按60m 计算。(✖)
133 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等于所测量的限制电压值。(✖)
134 中型计算中心、银行支行、雷达站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为B 级。(✔)
135 电源SPD 能量配合的目的是利用SPD 的泄流和限压作用,把出现在配电线路上的雷电、操作等浪涌电
流安全地引导入地,使电子信息系统获得保护。(✔)
136 对于敏感电子信息系统的每栋建筑物,因TN-C 系统在全系统内N 线和PE 线是合一的,存在不安全因
素,一般不宜采用。(✔)
137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称为接地装置。(✔)
138 电磁屏蔽室与建筑物内墙应严丝合缝,不留空隙。(✖)
139 大空间屏蔽工程进行室内装修时,应使屏蔽网格埋在混凝土或装修材料中。(✔)
140 低压配电线路(单相或三相)的单芯线缆可以单独穿于金属管内。(✖)
141 开关型SPD 的放电电压是指SPD 的间隙电极在击穿放电后的电压。(✖)
142 安装SPD 和过电流保护装置,若优先保证保护连续性,过电流保护装置应安装在SPD 前端的连线上。
(✖)
143 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横担的架空线,并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
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架空线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1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于1999 年10 月31 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
通过,自2000 年1 月1 日起施行。(✔)
145 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的雷电防护装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使用。(✔)
146 雷电防护装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检测报告是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
147 测量接地电阻时,辅助接地极的电阻过大时,可使用降阻剂以降低接触电阻。(✔)
148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等级分为甲、乙两级,其中甲级资质的管理和认定工作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负责。(✖)
149 被许可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给予警告,撤销其资
质证;被许可单位在两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
150 在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中弄虚作假的可以处5 万元以下的罚款。(✖)
151 投入使用后建筑物防雷装置的第一次检测应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检测。(✔)
152 如果SPD 前端的过电流保护器的额定值大于或等于主电路中的过电流保护器额定值时,则可省去SPD
前端的过电流保护器。(✔)
153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实行年度检查制度。(✖)
154 申请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认定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
可,并给予警告。申请单位在两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
155 取得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合并的,合并后存续或者新设立的单位应承继合并前各方中最低等
级的资质。(✖)
156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证》分正本和副本,由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印制。(✖)
157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
核,保障生产安全。(✔)
158 仅具有通信专业的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可作为技术人员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工作。
(✖)
159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项目通过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组织的质量考核合格率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是作为申请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甲级资质的条件之一。(✖)
160 取得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分立的,分立后资质等级根据原资质等级开展检测活动。(✖)
161 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架空接闪网应设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
0Ω 。(✖)
162 在电源引入的总配电箱处应装设Ⅰ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
1.5kV。(✖)
163 高度高于60m 的按二类防雷设防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 的部位应防侧击。(✔)
164 粮、棉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N≥0.05 时其独立接闪杆和架空接闪线保护范围的滚球半径可
取100m。(✔)
165 用网状接地装置对地面做均衡电位处理是防接触电压的措施之一。(✖)
166 所有类别的防雷建筑物,均宜利用其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
167 当架空线转换成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埋电缆处的土壤电阻率为36Ω •m)
引入时,其埋地长度必须不小于6m。(✖)
168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应不小于1.
89kc²。(✔)
169 0.05 次/a≤预计雷击次数)≤0.25 次/a 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
物。(✖)
170 各类防雷建筑物应设防直击雷的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并应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的措施。(✔)
171 独立接闪杆和架空接闪线或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
物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得小于5m。(✖)
172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发生首次正极性雷击的雷电流幅值为200kA。(✖)
173 通常情况下,防雷区的数越高电磁场强度越小。(✔)
174 电涌保护器的正常使用海拔不应超过2000m。(✔)
175 经计算后,建(构)筑物符合确定的防雷等级要求,其建(构)筑物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以内, 该
建(构)筑物不会遭受直击雷袭击。(✖)
176 等电位连接网络的主要任务是减少建筑物上及建筑物内所有设备间危险的电位差并减小建筑物内部
的磁场强度。(✔)
177 双支等高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在接闪器高度h>hr 时的情况下,当两支接闪器的距离D≥2r0 时,应
各按单支接闪器的方法确定。(✔)
178 侧击雷实质上是直击雷的一种。(✔)
179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均压环、栏杆等主要金属物均应就近连接至防闪电感应的
接地装置上。(✖)
180 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 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
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m;其交叉净距小于100mm 时,其交叉处可不进行跨接。(✖)
181 当长金属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 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对有
不小于4 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182 露天储存烟叶堆场,采取独立接闪器保护时,滚球半径按60m 计算。(✖)
183 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其连接导线截面积应采用不小于50mm² 的多股铜芯导线,穿
管敷设。(✖)
184 因信息系统的室外光缆为非金属通讯线缆,所以光缆不需采取防雷措施。(✖)
185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可只设一根引下线。(✖)
186 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不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187 信息设备及网络系统遭雷击的原因主要是直击雷。(✖)
188 雷雨天气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
189 楼顶的金属构件可以用作接闪器。(✖)
190 接闪器越高,其保护范围越大。(✖)
191 为减少在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发生火灾、爆炸、生命危险,等电位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
192 接地也是一种等电位连接,它是以大地电位为参考零电位的等电位连接。(✖)
193 可以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护建筑物。(✖)
194 位于接闪器保护的大楼内部的人和设备不会遭受雷击。(✖)
195 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196 雷电是雷雨云内的放电现象。(✖)
197 防雷技术措施设计只考虑接地电阻以及浪涌保护器通流量。(✖)
198 电源线路电涌保护器的通流容量越大越好。(✖)
199 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应在LPZ0 与LPZ1 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
200 当树木高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时且不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内时,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应
小于3m。(✖)
201 专设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
应小于12mm。(✖)
202 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
203 独立接闪杆的接地装置与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小于3m。(✔)
204 信息系统的保护接地装置不能与防直击雷用的接地装置共用。(✖)
205 选取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时,只考虑接口类型。(✖)
206 一般情况下,同一接地系统的冲击电阻小于工频接地电阻。(✖)
207 闪电中出现了三种雷击,分别为短时首次雷击、首次以后的雷击(后续雷击)和长时间雷击。(✔)
208 一般情况下,接闪器材料优先采用圆钢和扁钢。(✖)
209 当一座防雷建筑物中兼有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其防雷应按一类保护措施设计。(✖)
210 当土壤电阻率ρ 小于或者等于3000Ω 时,独立接闪杆的接地电阻值可不计。(✖)
211 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当其壁厚为3mm 时,可不装设接闪器,但应接地,且接地点不应少
于两处。(✖)
212 防直击雷的专设引下线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沿不宜小于3m。(✔)
213 增加电涌保护器连接导线的长度,会提高电涌保护器(SPD)的过电压保护效果。(✖)
214 保护模式是指SPD 保护元件在相对相、相对中线、相对地、中线对地及其组合的连接方式。(✔)
215 雷电防护装置是由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
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
216 所有电梯轨道、金属地板等大尺寸的内部导电物,应用最短的导线将其与等电位连接带连接。(✔)
217 夏季是雷电的多发季节,低纬度雷电密度多于高纬度地区,陆地多于海洋。(✔)
218 利用建筑物的基础作为接地装置时,其单根材料的规格可以小于引下线规格。(✖)
219 划分雷击电磁环境的区,一个防雷区的区界面一定要有实物界面,例如一定要有墙壁、地板或天花板
作为区界面。(✖)
220 电气系统中采用Ⅱ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要用标称放电电流In、1.2/50μs 冲击电压和8/20μs 电流波
最大放电电流Imax 做试验。(✔)
221 通常,对于一个相对延伸较大的开环信息系统,宜采用S 型结构。(✖)
222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该采用搭接的方法。(✖)
223 回波损耗为反射系数倒数。一般以分贝(dB)表示。(✖)
224 装有同样接闪器的同一座建筑物,使用不同半径的滚球,其保护范围是一致的。(✖)
225 爆炸危险环境,当采取电气连接、等电位连接和跨接连接时,其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0.03Ω 。(✔)
226 信号线路与引下线之间的交叉净距应大于300mm。(✔)
227 首次测量压敏电阻U1mA 时,直流SPD 的压敏电阻U1mA 值与Uc 的比值不小于1.5。(✖)
228 直径≥2.5m 及容积≥50m³的装置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点应沿设备外围均匀布置,其间距不
应大于30m。(✔)
229 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应划分为0 区爆炸性气体场所。(✖)
230 三级法测量接地电阻时,当被测接地装置的面积较大而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宜将电流极和电压级离
被测接地装置的距离同时增大。(✔)
231 选用能够改变测试频率、具有选频放大器的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可作为解决读数不稳定的措施之一。
(✔)
232 专设的放闪电静电感应装置的接地体,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 。(✔)
233 接闪器的实际高度越高,接闪器的有效接收高度就越高。(✖)
234 为了实现有效的限压效果可能将SPD 安装在靠近设备处。(✔)
235 防御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中,屏蔽技术是首选措施。(✔)
236 当利用自然、人工两种接地体时,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体的测量点可以合并设置。(✔)
237 信息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采用S 型还是M 型只需要考虑设备多少和机房面积大小。(✔)
238 裸铝线可用作接地体或接地线。(✖)
239 对于平屋面坡度不大于1/10 的屋面,其屋脊也应是易受雷击的部位。(✖)
240 雷电感应包括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241 一般当模拟电路的频率不大于300kHz 时可采用M 型等电位连接网络。(✖)
242 当采用S 型等电位连接时,电子系统的所有金属组件应与接地系统的各组件绝缘。(✔)
243 Ⅰ级试验的SPD 安装在总电源进线处,如变压器低压侧或总配电柜内。(✔)
244 当采用接闪器保护建筑物、封闭气罐时,其外表面外的2 区爆炸危险场所可不在滚球法确定的保护
范围内。(✔)
245 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地面层处,金属装置应与雷电防护装置做防雷等电位连接。(✔)
246 接地电阻值是衡量接地装置好坏的唯一标准。(✖)
247 接地装置埋在土壤中的部分,其连接宜采用放热焊接。(✔)
248 当电子系统为100MHz 的数字电路时,应采用S 型等电位连接。(✖)
249 对不少于5 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250 浮顶罐的浮船、罐壁和活动走梯等活动的金属构件与罐壁之间的电气连接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
m²的铜芯软绞线。(✖)
251 当采用接闪网时,根据接闪网的保护原则,被保护物应处于该网之内,并不高出接闪网。(✔)
252 周长不超过25 米,且高度不超过40 米的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
253 接闪杆的接闪端宜做成半球状,其最小弯曲半径宜为4.8mm,最大宜为15mm。(✖)
254 当建筑物及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N≤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可接受的年平均最大雷击次数Nc
时,可不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255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拦截效率0.90<E≤0.98 时,则该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定为C
级。(✖)
256 防雷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257 等电位连接导线应使用具有黄绿相间色标的铜质绝缘导线。(✔)
258 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应小于5m,否则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
间应加装退耦装置。(✖)
259 接闪带在转角处应按建筑造型弯曲其夹角应大于90°。(✔)
260 检测每根专设引下线与接闪器的电气连接性能,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2Ω 。(✔)
261 接地装置的电阻值测量常用三极法和接地电阻测试仪法,其测得的值为工频接地电阻值。(✔)
26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应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
263 定期检测原始记录表(包括测点平面示意图)及检测报告应作为用户档案保存五年以上。(✖)
264 电涌保护器是用于限制瞬时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的电器,它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的元件。(✔)
265 信息系统的金属部件如箱体、外壳、机架等与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有S 型(星
型)、M 型(网格型)或它们的组合。(✔)
266 投入使用后的雷电防护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一般雷电防护装置和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的雷电
防护装置应当每年检测一次。(✖)
267 高层建筑物以过渡电阻方式检测时,首先应把第一基准点与大地电阻做测试,确认其符合接地要求后
再作为第一基准点使用。(✔)
268 加油加气站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当采用共用接
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应≤4Ω 。(✔)
269 毫欧表对两相邻接地装置的电气贯通情况进行测量时,若测得阻值为1Ω ,则判定各自为独立接地。
(✖)
270 等电位连接的过渡电阻的测试采用空载电压4V~24V、最小电流为0.2A 的测试仪器进行测量。(✔)
271 低压配电系统中,用N-PE 环路电阻测试仪可确定线路为何种接地型式。(✔)
272 残压是放电电流流过浪涌保护器时,在其端子间的电压峰值。(✔)
273 当建筑物自然金属部件构成的大空间屏蔽不能满足机房内电子信息系统电磁环境要求时,应增加机房
屏蔽措施。(✔)
274 雷电防护装置的维护应分为定期维护和日常维护。(✔)
275 相邻建筑物的电子信息系统之间采用电缆互联时,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或金属管道两端应分别连接到
独立建筑物各自的等电位连接带上。(✔)
276 SPD 绝缘电阻测试用不小于500V 绝缘电阻测试仪正负极性各测试一次,测量指针应稳定之后或施加电
压1.5min 后读取。合格判定标准为不小于50MΩ 。(✖)
277 在电子设备机房配电箱等后续防护区交界处,应设置Ⅰ类实验的浪涌保护器作为后级保护。(✖)
278 合理布线(线缆敷设)的目的是减少感应环路面积。(✔)
279 储存易燃油品的地上固定顶油罐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 的球形空间属于1 区。(✔)
280 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为D 级的总配电开关处选用Ⅱ类试验(波形8/20μs)的限压型浪涌保护器,
其标称放电电流应不小于50kA。(✔)
281 某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可接受的年平均最大雷击次数Nc 为0.097 次/a,建筑物及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
次数N 为0.34 次/a,则该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按雷电防护装置拦截效率确定为C 级。(✖)
282 钢或铜厚度为0.4mm 的板材可用作雷击电磁脉冲的屏蔽材料。(✔)
283 SPD 如有通过声、光报警或遥信功能的状态指示器,应检查SPD 的运行状态和指示器的功能。(✔)
284 明敷引下线与电气和电子线路平行敷设时不宜小于1m。(✔)
285 检测接闪器时,需检测其接闪器截面是否锈蚀1/3 以上。(✔)
286 为接地需要而埋设的接地体为自然接地体。(✖)
287 某省图书馆(0.01 次/a≤ 预计雷击次数≤0.05 次/a)按照GB50057-2010 中的建筑物防雷分类要
求应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设防。(✔)
288 地上和管沟内敷设的油气管道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
289 人工接地体距墙或基础不应小于0.5m。(✖)
290 SPD 的电压保护水平Up 值大于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w。(✖)
291 引下线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间距小于0.1m 时,引下线的横截面应不小于50mm²。(✖)
292 开关型SPD1 至限压型SPD2 的线路之间必须加装退耦。(✖)
293 高层建筑物以过渡电阻方式检测时,首先应把第一基准点与大地电阻做测试,确认其符合接地要求后
再作为第一基准点使用。(✔)
294 气体放电管比压敏电阻的箝位特性好。(✖)
295 工作接地可降低电器设备对地的绝缘水平。(✖)
296 防雷装置之所以能够保护建筑物,是因为它能改变大气电场阻止雷电的形成。(✖)
297 由于雷电流的迅速变化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大电磁场,使附近导体和导线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
势,对设备构成极大危害。(✔)
298 GB 50057-2010 是国家标准,但不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299 雷电灾害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称为“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
300 信号SPD 可能会影响数字信号系统的特性阻抗参数。(✖)
相关内容
- 废止丨《扬州市防雷技术服务中介机构信用评价办法(试行)》
- 国家标准《基于雷电临近预警的电子系统隔离防雷技术规范》正式发布,于2022年7月1日起实施
- 贵州气象局发布2022年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单位质量考核情况公示
- 云南省气象学会对2021年防雷检测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能力评价考试拟通过人员及原防雷检测资格证到期转续人员名单公示
- 河南省气象局关于2021年防雷装置检测 质量考核结果的通报
- 气象局回复湛江当地开展防雷装置检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 辽宁2022年第一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延续认定申请单位名单
- 哈尔滨:举办首届防雷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培训
- 湖北公告七家单位需按时提出防雷检测资质延续申请!
- 外地防雷检测公司去上海做防雷检测,需要备案吗?